四十之惑:建立期中的转型期会有什么特点?

#咨询手记# 四十之惑:建立期中的转型期会有什么特点?

最近沟通的两位来访者,性别不同,地域不同,职业不同。但年龄相同,并且提到同一个困扰他们的重要人生发展决策之一:要不要二胎?

这并不是来访者的核心发展诉求,它在来访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中,只是处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。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属于线头问题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想象孩子的到来对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,这个画面太具体了。一旦这个问题冒出来,其他问题就会随之而来:

  • 再养一个娃钱够嘛?(经济资本)

  • 第一个娃养得好吗?和孩子亲子关系好吗?(家庭资本)

  • 职业发展现在足够好吗?(技能资本)

  • 伴侣对此是什么样的态度? 跟伴侣的关系如何?能不能经得起再生一个的考验?(婚姻资本)

  • 时间精力能不能支撑?要不要这么累?(健康资本和心理资本)

  • 想要的幸福人生的怎样的?要怎样做才能实现?现在已经实现了多少呢?哪里觉得不满足?(人生资本总量)

所以这两位来访者提出的诉求也是综合的:想更清晰个人目标、想职业发展更上一层台阶、家庭关系、亲子关系都提到想要改善。

不管要不要二胎,到了这个人生发展阶段,这些问题都值得复盘。二胎只是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复盘场景。

这两位来访者发展都不错,驱动他们发起咨询的诉求在于,他们当下状态有不舒服的地方,这种状态不足以支撑他们一直用这种模式持续下去。现在不做出调整,这几年改变的窗口就过去了。无论是当下的错误持续到后面积重难返,亦或是当下的机遇在未来没有抓住,都不好受。

就像《百岁人生: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》提到的人生阶段设计,三阶段的模式,会让长寿的人陷入疲惫不堪的境地。在中间加一个阶段做一些调整,非常有必要。这个年龄在阳老师在人生周期论中,处在建立期大周期的最后三五年,下一个阶段就是维持期。在维持期保持怎样的位置,主要看这几年推到怎样的高度了。所以建立期的最后几年,也很适合留作转型小周期。

这个阶段的角色是立体的,时间被各种事务占用。想同时在职业发展、伴侣关系,还是亲子关系全方位都有改变,切入口应该是什么呢?具体到每一个来访者,没有固定的答案,咨询师的建议反馈也会基于他们的不同情况有差异。比较重要的是,ta需要了解自己发展过程中,最深度影响自己的模式。识别出这个模式的优势劣势,可以如何如何调整?下一段旅程多少就看得更清晰,答案也就慢慢浮现了。